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本書是目前兩岸綜述臺灣文學的諸多著作中,最具水準的一部。朱雙一教授依據長期授課累積的教案,不斷勤苦蒐集資料,所寫就的力作,即融合了各家觀點,卻又別具慧眼的自成一家之言。《臺灣文學創作思潮簡史》可以媲美本間久維的《歐洲文藝思潮概論》、勃蘭兌斯的《十九世紀文學之主潮》,在臺灣文學研究的領域,發揮歷久彌新的功能,是教授、學習臺灣文學的教師、學生們極佳的教科書,也是研究、喜愛臺灣文學者不可或缺的參考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雙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研究中心教授。為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彼岸的繆斯—一台灣詩歌論》(與劉登翰合作)、《近二十年台灣文學流脈》(台灣版改題《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海峽兩岸新文學思潮的淵源和比較》(與張羽合作),《台一灣文學與中華地域文化》、《百年台灣文學散點透視》,參與編撰《台灣文學史》、《台灣新文學概觀》、《台港澳文學教程》、《揚子江和阿里山的對話》、《中國文化中的台灣文學》、《文化親緣與兩岸關系》、《台灣百部小說大展》等書,並在海內外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或文學評論文章二百餘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古代臺灣的鄉土描繪和抗敵抒寫
第一節 古代臺灣文學的鄉土描繪
第二節 古代臺灣的抗敵詩文
第三節 乙未割臺前後的詩文創作

第二章 臺灣新文學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臺灣文學現代性的起源
第二節 「新」與「舊」的折衝和過渡
第三節 新舊文學之爭與臺灣新文學的誕生

第三章 日據時期臺灣文學運動和創作主題
第一節 日據時期臺灣鄉土文學運動
第二節 抗議與隱忍:殊途同歸的文學主題
第三節 皇民化和「中國性」的衝突和糾葛

第四章 左翼文學的仆倒和「反共文學」的泛起
第一節 光復初期兩岸文化匯流
第二節 反對官僚統治的時代主題
第三節 極端政治化的「反共文藝」

第五章 「自由派」、現代主義文學的興衰和特點
第一節 自由人文主義的突圍
第二節 當代臺灣現代主義詩潮
第三節 現代主義文學高潮及其特徵
第四節 現代主義的自我調整及其成因和意義

第六章 回歸傳統和現實關切:鄉土文學再出發
第一節 臺灣鄉土文學的傳承和當代再出發
第二節 20世紀70年代鄉土文學的創作主題和實績
第三節 「鄉土文學論戰」的焦點和「盲點」

第七章 20世紀80年代以來鄉土文學的延續和演變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文壇的「統」、「獨」論爭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文學的文化視角
第三節 族群議題的文學介入

第八章 都市化與後現代語境下的臺灣文學
第一節 都市文學的崛起和現代主義的再興
第二節 後工業文明與後現代文學
第三節 後殖民主義和「文化研究」思潮
第四節 60年來兩岸文壇關係的演變

後記
 
 

導言

  文學思潮是某一時期作家、文學創作者乃至讀者、評論家共同參與而形成的集體思維,是具有廣泛影響的文學思想和文學創作的潮流。之所以會形成「集體思維」,則與時代變遷、社會環境、當時人們普遍的精神指向和關注,以及文學自身的新舊遞嬗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無可否認,文學思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文學創作本為個體性的精神活動,如果分別考察,未免只是一些孤立、零散的點,其實各個體之間以及他們與讀者之間,往往通過某種紐帶而相互聯繫著。這種聯繫如果形成某種集體性的思維,即是文學思潮,而文學思潮也成為文學史的貫串線索和骨架。個體的創作只要是優秀的,遲早都會與「思潮」發生某種關聯。因此本書試圖以文學思潮為考察焦點,以近代以來為重心,提綱挈領勾勒數百年來臺灣文學的發展歷程。

  中國學界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有一波文學、文藝思潮史論的編著熱潮,如先後出現黃懺華《近代文學思潮》、佘祥森《現代德國文學思潮》、呂天石《歐洲近代文藝思潮》、高滔《近代歐洲文藝思潮史綱》、孫席珍《近代文藝思潮》、徐懋庸《文藝思潮小史》、朱維之《中國文藝思潮史略》、李何林《近二十年中國文藝思潮論》等書以及本間久雄《歐洲近代文藝思潮概論》、廚川白村《文藝思潮論》、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之主潮》等外國學者著作。

  不過新中國建立後的前30年,「文學思潮」似乎並未成為學界關注和撰述的焦點,直到改革開放後的「新時期文學思潮」這一概念才又頻繁出現在文學研究著作的書名中。

  也許由於新的創作潮流層出不窮、轉換快速,80年代的文學思潮研究專著多以新時期文學為研究物件。90年代,文學思潮研究在量上有了可觀的增長,進入新世紀,更有了爆發式的猛增,甚至有了對「文學思潮」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研究的物件和方法等問題的專門理論探討。「文學思潮」受到學界的高度重視,自然是其本身的重要性所致。

  只是「文學思潮」其實包含著「理論思潮」和「創作思潮」兩方面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內容。有些學者側重於從文學運動、思想論爭、理論宣導等來定義「文學思潮」,這也是較普遍、常見的用法,如朱寨於1987年編著出版的《中國當代文學思潮史》。

  近年來有些學者則改以「創作思潮」為主的角度來立論並得到學界同行的肯定,如許志英、鄒恬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主潮》。筆者極為同意這樣的觀點:文學思潮之為「文學」的思潮,並不僅僅是文學理論的思潮,它固然有一定的社會思潮、哲學思潮作基礎,有一定的文學理論批評思想在起指導作用,但這些最終必須是經過一大批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美學追求相近的文學作品來加以體現;一部文學史主要是作品的歷史,而一個時代的思潮也是更生動更豐富地體現在作家的創作中。因此,本書書名即以「文學創作思潮」這一概念來涵蓋書中將理論思潮和創作思潮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論述內容。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563048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30頁 / 17 x 23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一、中華故事圈中的臺灣少數民族口傳文學
 
臺灣是凸起於中國東部大陸架淺海地帶上的島嶼,與福建咫尺望。在漫長的地質變化中,臺灣與大陸時而相連,時而為一道淺淺的海峽隔開。遠古人類不難透過陸橋或借助簡易工具,從大陸來到臺灣。考古發掘證明,臺灣各史前文化層大多與中國大陸有著直接的關聯。
 
在漢族大規模移居之前,臺灣就生活著現在被稱為「高山族」的少 數民族同胞。關於臺灣少數民族的來源,有所謂「本土說」、「南來說」、「西來說」、「北來說」、「多源說」等等。其中「西來說」和 「多源說」有著考古發掘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科學根據。比如,從中國志籍最早記述臺灣土著文化的文獻《臨海水土志》(三國時東吳丹陽太守沈瑩所撰)中有關夷州民和安家民的棧格、崖葬、獵首、缺齒、木鼓、犬祭等文化特徵及其與當今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相似性,可得出二者都與中國大陸古代的百越、百濮民族有深厚淵源的推論。
 
有學者認為,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或晚期,就有一支越族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分數批渡海到了臺灣,成為泰雅、賽夏、布農、鄒族等民族的祖先。後來,又有幾支越人和濮人經過中南半島到達南洋群島,在途中分別與其他民族、人種有過接觸和融合,其中一支經由菲律賓群島進入臺灣,成為現在魯 凱、排灣、達悟、阿美、卑南等族人的祖先。這是較晚近的文化層可見一些菲律賓文化成分的原因。
 
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等,往往是某一民族早期生產生活和歷史文化的現實反映。透過世代相傳的民間口傳文學,可以進一步證明臺灣少數民族與中國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密切的文化聯繫。無論是「人用杵把天撐高」的開天闢地神話或是石生、樹生、竹生、蛇生、卵生、糞生、蟲生等人類始祖神話,以及感風而生或觸沉木而孕的神話感生母題,都可在西南少數民族那裡找到類似或相近的說法。
 

 

 

 

新冠疫情期間,有一條走位飄忽的新聞引起了俺注意。 起先,是武漢一位退休的副廳級領導嫌棄沒有單獨病房,「耍官威」,不肯隔離就醫,被曝光。輿情一片洶湧,要求徹查這位領導。 沒過幾天,事情性質起了180度變化,原來領導之所以不肯接受隔離就醫,不是耍威風,而是他和家人的病都治好了,不去醫院是不想占用寶貴的醫療資源。 這下,網民的興趣起來了,然後就挖出了成功治癒領導的中醫,李躍華先生,他用了什麼秘方?全中國關心疫情的人們眼巴巴等著李大夫披露絕招,救萬民於水火。 然而劇情又拐了一道彎——武漢當地醫政部門調查認定李大夫行醫執照已經過期,換句話說,他在疫情期間治病救人,實屬非法行醫! 劇情轉換之迅速,電視劇都不敢這麼編。網上挺派和貶派又吵吵嚷嚷起來。 我不懂中醫的醫術,但我知道一些中醫發展的歷史,也懂一點辯論的邏輯。眼看這兩派吵來吵去,還是幾十年一貫的老論調,不免食之無味。 要論中醫,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不能用「現代科學的眼光」去討論。不懂這句話的,本文不看也罷。 中醫,是一個修行者的世界。 一 中醫的內核是「125」 在古代中國,一開始並沒有「醫生」這個行當。「醫」這門技術是隨著原始社會的巫師傳承下來的。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從「方術」一脈中,細化出了醫術,並出現了扁鵲這樣的神醫。古代的「方術」,內容龐雜,傳承至今,就是廣義的「修行」一脈。 兩漢魏晉時期,隨著《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兩部醫書出世,承前啟後,正式奠定了「中醫」在理論層面的四梁八柱。 然而細考下來,這兩部書的理論依據還是古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小標題里的「125」: 「1」是指「道」;「2」是指「陰陽」;「5」是指「五行」。 道——陰陽——五行,這套思維體系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自然也是中醫的核心密碼。 對於「陰陽」、「五行」的觀察和理解,接受教育和培訓,人人都能學會;難就難在「道」上。這是中華文明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觀念。 因為,「道」不可盡說,得靠自己去「悟」。 更因為不能「道聽途說」,所以是否「悟道」,成為一件自身很難舉證、旁人很難確認的事。所以中醫渾身是嘴也說不清自己好在哪,問題就出在這個「1」上——跟不懂「道」的人論「道」,累啊。 有點遺憾的是,這個「125」的核心要義,不僅貶中醫派不懂,就是挺中醫派,照樣也有人不懂。呵呵噠。 二 什麼是那個「1」? 什麼是「悟道」?再「不足為外人道」,也還是要「勉強而道之」,不然就真成了騙紙~ 鄙以為,《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說的「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即是。 這種感覺,要是沒有親身體驗,確實多說無益。 好比教練讓你學開車,講再多道理,你如果沒有親自坐上駕駛座踩過油門和剎車,便始終不知道開車是怎麼個滋味。 遺憾的是,兩漢之後的傳統醫學的發展,對「悟道」的要求也在淡化,也許道教之中的「道醫」,比如內丹派等個別學派還強調「開悟體驗」,大家的精力都在沿著「術」的方向不斷深化,已經離道遠矣。 這個說來話長,我也懶得多寫。不管是道家也好,中醫也好,傳統文化發展到後來的確出現了一些不講「道」,而專論各種不可思議的「術」的東西,荒唐滑稽。 如果大家老是立足「術」去爭吵,中醫顯然跟西醫沒什麼好爭的,差得遠著呢;但中醫真正牛逼的,就是懂「道」,以至於通過「悟道」來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這個療法,西醫連想都沒想過。 三 困境所在 所以中醫,乃至中華文化目前的真正困境就在於,眾人只知有陰陽五行,而不知有「道」,更不明如何「悟道」。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NGKE4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8389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里髮色去色處理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外埔復古卷燙髮推薦髮廊新社微凌亂髮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梧棲剪髮推薦
大里油頭的露額側分髮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大里漸層漂染 染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大甲不顯老的髮型 大遠百附近韓男刻髮推薦染髮店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北屯中長髮造型推薦髮廊 大遠百附近挑染顏色襯膚色推薦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神岡油頭的露額側分髮型 太平中分直長髮 染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這個不買很可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